平歐文化三十一則

解決了問題再說

出了事故不要爭論,解決了問題再說。往往問題解決了,爭論就不存在了??焖俳鉀Q問題,認真做好服務,是贏取客戶信心最實在的途徑,所以說生意從服務開始。

沒有事故是因為事先用心做好了防范的工作。因此售前服務必須操心與客戶做徹底的溝通,當客戶堅持錯誤的方案時,絕對不能認為“那是他的責任”而將錯就錯,這是短視的體現(xiàn)。把自己和客戶視為一體,把客戶的問題看成企業(yè)的問題,那么你就能坦蕩地就事論事了。

質量不過硬企業(yè)就破產(chǎn)

產(chǎn)品發(fā)生質量事故是給客戶添麻煩??蛻艉伪匾ㄥX買麻煩呢?所以質量不過硬,客戶必然流失,于是企業(yè)就破產(chǎn)。

質量把關是每一位員工的責任,只有每一個工位都能保證質量過關,產(chǎn)品質量才能過硬。要系統(tǒng)地做到全員參與就必須嚴格執(zhí)行ISO9000質量體系,認真按照標準操作程序和作業(yè)指導書規(guī)范操作。

忽略成本企業(yè)就要賠本

商場上的競爭是生死存亡的拼搏,千萬別以為有時賺錢,有時賠本是正常的事,否則企業(yè)將一敗涂地。

總經(jīng)理和經(jīng)理們對成本必須心中有數(shù),從年度預算到日常追蹤和校核,從避免浪費到簡化設計和優(yōu)化資材,從流程簡化到機構扁平化和提高人員效率等,都必須操心計算到有感覺才行。底線是成本和開銷必須控制在年度預算的范圍內。

除了以上的有形成本,錯誤停頓等無用功直接影響工作效率,增加無形成本,結果同樣惡劣。

閻王三更要人,不能等到五更

閻王三更要人不能等到五更,客戶是上帝,是閻王爺?shù)纳纤?,當然更不能怠慢了。所以天下只有兩種事情,一是不要做的,二是立刻去進行的,用孫子的話是“兵貴速,不貴久,久則鈍兵挫銳?!?/p>

任務必須立即計劃和執(zhí)行,無論如何你不能婆婆媽媽,拖拖拉拉,想東想西。這不但錯過時機,而且還形成消極的文化。

收付款項要勤快

企業(yè)要興旺,關鍵是資金周轉要快速。如果拖延供應商賬款,那么供應商將會周轉不靈,于是就影響供貨的及時性和質量的穩(wěn)定性。如果讓經(jīng)銷商拖欠賬款,那么企業(yè)將周轉不靈,運作困難。

購物付錢,供貨收款,是天經(jīng)地義的事,因此收付款項要勤快。千萬不要因為臉皮薄而不敢追收賬款,或是因為貪圖小利而拖延供應商的貨款。三角債不但會拖垮企業(yè),甚至還會拖垮國家經(jīng)濟。

自我感覺太好是庸才

人就像容器,當你自我感覺太好時,就是滿溢了。這個時候你感覺自己大器,其實卻是小器,容器小所以才滿溢。自我感覺太好是庸才,能具體解決問題才是人才。

庸才心高氣傲、眼高手低、成事不足敗事有余。“成事不足”叫做“機會成本”,因為如果把位子空出來給人才,那么創(chuàng)造價值的機會肯定大?!皵∈掠杏唷笔且驗橛共艧o能和不用心,所以就容易制造低級錯誤,勞民傷財!

匠與師的差異

工匠只愿意做他會做的事,而大師則會用心去精益求精,工匠不愿意學習,把不會做的事丟給下級去折騰;大師則會和下級一起學習和長進。工匠只想交差,大師則在創(chuàng)造藝術品。

工匠與大師的差異不在于出身而在于用心。齊白石出身工匠而修煉成為水墨畫大師,而絕大多數(shù)藝術學院的科班生卻始終都只是畫匠。為何?就是用心而已。

戰(zhàn)爭始于備戰(zhàn)

戰(zhàn)爭始于備戰(zhàn),容易做而不立即生效的事不容忽視,必須未雨綢繆。當然,容易做而有效果的事更是刻不容緩。

售前服務、圖紙審核、資材追蹤和全面維修保養(yǎng)計劃(TPM)等都是生產(chǎn)前必須做好的備戰(zhàn)工作。生產(chǎn)管理盡管復雜,其實道理卻很簡單,關鍵是要預防突發(fā)事故和避免突發(fā)事故所制造的昂貴無形成本。做好備戰(zhàn)工作就能避免突發(fā)事故的發(fā)生。

身體不平衡節(jié)奏則亂

高手打球如跳芭蕾舞,關鍵是身體平衡得好。業(yè)余球員打球腳浮身僵,手忙腳亂,正是因為身體不平衡而亂了節(jié)奏的緣故。企業(yè)操作比打球復雜得多,如果隊形不平衡,亂了節(jié)奏,能不凌亂和累累發(fā)生突發(fā)事故嗎?

古代打仗所以采用旌旗金鼓,就是為了平衡隊形和節(jié)奏。用孫子的話是“言不相聞故為金鼓,視不相見故為旌旗,此用眾之法也?!弊粉櫽媱澅砭褪枪S的金鼓旌旗。

你有創(chuàng)造價值嗎?

當?shù)图夊e誤累累發(fā)生而忙不過來的時候,那不是因為人手不夠,而是因為機制太臃腫了。臃腫的機制不但不能創(chuàng)造價值而且必然制造無用功!一個和尚挑水,兩個和尚抬水,三個和尚沒水喝是最形象的描述。所以我們必須經(jīng)常捫心自問:我有創(chuàng)造價值嗎?

分工太細是機制臃腫的主因,所以機制必須持續(xù)扁平化,流程必須不斷簡化,技能必須多元化。孫子的說法是兵形似水,水隨實況靈活變化,備前則后寡,備后則前寡,處處皆備則處處皆寡。

寧可蕭規(guī)曹隨,不可朝令夕改

前人的智慧是歷史給我們積累的財富,必須珍重和延續(xù),不要因為傲慢而排斥它。操作之前必須首先理解標準操作程序,蕭規(guī)曹隨,切莫重新發(fā)明輪子,更忌諱的是朝令夕改。這是前漢文景盛世的內涵,也是近代小日本比中國強的地方。

前人的智慧也叫做傳統(tǒng),它的正面影響是再明顯不過的。中國因為缺乏歐洲的足球傳統(tǒng),所以半個世紀都無法接近他們的水平。為人必須擁有謙虛和感恩的心態(tài)才能珍惜優(yōu)良的傳統(tǒng)。

學習是企業(yè)的生命力

日常操作必須經(jīng)常自問:工作難道不能再改善嗎?而且必須付諸于行動。對手絕對不會在原地踏步等待你,一旦你發(fā)現(xiàn)自己跟不上時,你已經(jīng)太被動了。

人是教不會的,必須學才會。企業(yè)最忌諱的是領導不愿意學習,而把不會做的事理所當然地推給下屬。于是操作理所當然不必用心,追蹤理所當然不必操心,學習理所當然沒有必要,改善理所當然無人理會,就成為企業(yè)的文化。

將軍之事正以治靜以幽

要貫徹企業(yè)的目標和建設企業(yè)文化,最關鍵的是領導必須以身作則。領導以身作則管好自己和干部 ,管理就成功了一半,這就是“正以治”。

“靜以幽”就是領導的方向和行為都必須穩(wěn)定。企業(yè)操作最忌諱波動大,質量是這樣,訂單和報表是如此,領導的行為和企業(yè)的方向也一樣,波動大了,員工就無所適從。

無論何時心情不可亂

有時禍不單行,不如意的事故接踵而至。在這個時候你就應該更加保持鎮(zhèn)定,無論如何心情決不可亂。你必須在兵荒馬亂中維持隊形,回歸根本。這就是孫子兵法所說的“紛紛紜紜,斗亂而不可亂;渾渾沌沌,形圓而不可敗”的意思。

具體操作八成不專業(yè),真刀比試就如業(yè)余球員打比賽,不是比誰有多厲害,而是比誰少犯錯誤而已。長話短說,比拼的是最基礎的基本功。只要臨危不亂和不荒廢基本功,就有取勝或過關的機會。

多算勝 少算不勝

工作是具體的,操作有量化嗎?追蹤有重復思考和計算其中具體的細節(jié)嗎?或者只是機械化地操作和隨機應變呢?這就是專業(yè)和業(yè)余水平的差距。

操作要具體才能量化,要量化才能深入,要深入才有感覺,有感覺才有水平,有水平才不會出差錯,所以操心絕無過度!用孫子的話是“多算勝,少算不勝,何況不算呢?”出兵前將帥們集體的勝算叫做廟算,企業(yè)的廟算是小團隊活動,它在促使員工集體深入計算的同時還在加強學習風氣。

謀劃難,溝通更難

謀劃難在必須具體和深入到有感覺。然而溝通更難,因為你還必須使得對方愿意合作解決問題才行。因此除了口頭上的溝通,在必要時千萬不能因為照顧面子而忽略書面或官方的溝通渠道。
“上兵伐謀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。”這就是說,最上等的策略是通過謀劃和規(guī)范操作解決問題,中等的策略是通過外交和溝通解決問題。如果這都行不通了,那么伐兵攻城的下策總比束手無策強。伐兵尚且必要,何況是書面溝通呢?

智者之慮必雜于利害,雜于利而務可信也

如果傲慢到把別人看成草包飯囊,別人就不可能接受你,更談不上支持你的工作,所以有智慧的人首先看到別人的長處,這樣才會被人接受。

如果你把問題縮小到一個具體的環(huán)節(jié)上去請教別人,那么在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具體操作的人都可能是你的老師。把別人尊為老師,他自然更能接受你。老子說:“大海所以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也”說的就是這個謙虛的智慧。

出岔子責自己

出岔子責自己,如果完不成任務,那么你所剩下來的唯一權利就是亡羊補牢。你必須立刻提出具體補救的方案。這個時候如果還歸咎他人,那么你就是在推卸責任而已。

出岔子不外來自三個環(huán)節(jié),那就是計劃不具體,追蹤不深入或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。后兩者最為低級,它體現(xiàn)在領導放羊。當放羊成風,工作理所當然推給最下層員工具體處理,讓其中最差的當總經(jīng)理!怎么說?最差的員工頻頻出岔子,誰敢不圍繞著他轉,解決他所制造的問題呢?

天地不仁視萬物為豬狗

天地不講人道,把萬物和豬狗同等看待,人的胸懷比天地小,所以能講人道,把所有人同等看待就不錯了。把國人同等看待的有可能治理天下,把全公司同等看待的有可能當總經(jīng)理,把全部門都同等看待的才有可能當部門經(jīng)理,眼中只有親信的人則只能搞小集團而已。

考核的首要指標是把被考核者扔進黑箱里,只看從黑箱里頭出來的是什么,而不管里頭的人是誰,因為這樣才能避免主觀印象所造成的偏見。

不知三軍之權不能同三軍之任

職位高則責任必大,所以就要創(chuàng)造更多的價值。職位代表責任,未必代表權利,肯定不代表特權。孫子說得最清晰“法者,曲制、官道、主用也,”不用之乎者也的話來說就是法制是標準、制度、官方溝通渠道,關鍵是實用。

法制關鍵是實用,是解決問題,而不是使用權利來管人。所以焦點是責任而不是權利。能重視責任就是“智”,能不在乎權力就是“勇”,這就是俗稱智勇雙全的領導。

真刀比試勝在氣概

當半成品堆積如山,當車間零亂無章,當庫存擠爆倉庫,你是否會接受“忙過了這一陣子才處理”的理由呢?當下級告訴你計劃不可能實現(xiàn),市場不可能開拓,對手不可能超越的時候,你是否無可奈何地接受呢?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那么你就是企業(yè)的軟肋。

真刀比試勝在氣概,你必須有大將的氣概來否定未經(jīng)過思考的借口。無論如何,當領導的絕對不能輕易說不能做,因為那就是句號了!

誠信造就信心

生意源自客戶的信心,而信心則來自你所體現(xiàn)的誠信和水平,并不是來自吹噓、取悅或“計謀”。一言九鼎而且有能力為客戶解決問題,就能積累客戶信任,這就是業(yè)務員所創(chuàng)造的價值,叫做一九定律。吹噓和取悅不創(chuàng)造附加值,“計謀”所創(chuàng)造的則是負價值。在《孫子兵法》中,計謀是計算和謀劃,并不是說書先生和羅貫中在《三國演義》中所吹噓的算計和三十六計?!坝嬛\”是中華文化的誤區(qū)!

不要占人便宜

與人合作不怕吃小虧,不過你千萬不要想占別人的便宜。世事是守恒的,當你占了別人有形的短期便宜,你同時就遭受了無形的長期損失,這就是俗話所說的善惡有報。

與人合作就像是分荔枝,對方分六個而自己分四個并不是吃虧,因為你得到了無形的長期利益,那就是對方的信賴。一旦名聲在外,也許就會有十個人來和你分荔枝。這個時候,你所分到的并不再是四個荔枝,而是四十個,這叫做四六定律。

二八定律

二八定律(Pareto’s Law)是說二成事物往往占據(jù)了八成價值。比如二成員工創(chuàng)造八成價值,控制好倉庫中二成高價配件就控制好庫存八成的貨值等。解決問題關鍵要有二成核心的人物深入到問題二成的核心。

操作最忌諱只通過開會來解決問題,而忽略解決問題的核心人物和追蹤力度。結果凡事就等到下次會議再討論。這是紙上談兵,隔靴搔癢,敗事有余!

天上不會掉餡餅

凡事一份耕耘一份收獲,這叫做五五定律。天上不會掉餡餅,天上只會掉陷阱,得來最容易的是賭博,然而這并不是餡餅,而是足以讓你傾家蕩產(chǎn)的風險。

不要奢望老天爺青睞,可以不勞而獲,上帝只幫助自助者。為人處事必須擁有自力解決問題的決心。哪怕你只有三分能力,當你全身心地使盡那三分力,你的熱忱就足以感染共事者來協(xié)助你,于是就能積累七分的力量來克服困難,這叫做三七定律。

萬丈高樓平地起

哪怕是萬丈高樓,都是一沙一石,一磚一瓦,實實在在地從地基砌起來的。老子說:“天下的難事必須用心把容易的環(huán)節(jié)處理好,天下的大事也必須把細節(jié)做好,所以圣人始終不做大事卻能完成大業(yè)?!本褪沁@個意思。

生產(chǎn)管理首先必須把基本功做好 ,沖第一件鈑金件后必須首檢、組裝過程中必須量尺寸偏差等都是基本功。不首先做好基本功,任何理論都是空中造樓閣。

一百個議論不如一個實行

意見是糟糕,建議是高招。操作是具體的,所以議論應該包含具體的計劃。計劃不是“計謀”,而是幾個樸實的清單和表格而已。以生產(chǎn)操作為例,流程量化是一個工序與對應時間所組成的表格而已。有了量化的流程就能精準化排序,工序操作時間和所對應的人手,簡稱流程再造。

操作不是抽象的理論或高談闊論的會議,而是量化的計劃和到位的追蹤,這叫做執(zhí)行力。

不要做金輪子

無人是孤島,特別是企業(yè),它是許多大小操作團隊所組成的,執(zhí)行力就是團隊的合力。所以企業(yè)必須積極組織團隊活動,全員參與,共同學習和解決問題,培養(yǎng)團隊精神。

企業(yè)可以比作一部四輪卡車,它必須穩(wěn)定而且快速地開往前方的目的地。大輪子肯定比小輪子強,然而千萬別做比其他三個輪子大一號的大輪子,不然哪怕你是金輪子,結果還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。為什么呢?因為你只能使卡車原地打轉,無法向目的地前進。

你有平常心嗎?

到羅馬的路很多,條條大路通羅馬。正確的見解和方法往往不局限于一種而已,因此千萬別因為見解不同而否定別人,這是傲慢與偏見。為人處事要平常地看事物的本質,才能實在地解決問題。這就是松下幸之助所說的下雨打傘或素直心,也就是佛家所說的平常心,或是讀書人所說的智慧。

學習可以獲得知識,然而智慧則必須用心領悟。具體解決問題,重復深入計算,用心思考到有感覺,這就是從形到意的轉變,也叫心到,心到了,離智慧就不遠了。

沒有憂患意識就只能有憂患

千萬不要因為群眾溫順而進行掠奪,不然就會影響市場的穩(wěn)定。萬萬不要因為大自然溫順而對環(huán)境強取豪奪,否則就會破壞生態(tài)平衡,這都是在創(chuàng)造負價值而不是創(chuàng)造附加值。當市場出現(xiàn)風暴,那是商人作孽的惡果;當發(fā)生自然災害,它往往不是天災,而是人禍!

當商人的負面價值造成國力衰敗,企業(yè)能獨善其身嗎?覆巢之下焉有完卵?社會要穩(wěn)定,國家要強盛,商界和政界一樣,都必須有憂患意識,沒有憂患意識就是沒有遠慮,沒有遠慮則必有近憂。

射了箭就要看靶

射了箭就要看靶,看看到底是射中紅心還是紅土。做事如射箭,說了沒用,做了也一樣沒用,關鍵是必須做好。如果事情只是做了卻沒做好,不但不能解決問題而且是在制造問題和坑害同僚。

追蹤到事情做好為止是做事的底線,然后還要繼續(xù)重復思考。精益求精的人不會輕易畫句號,數(shù)學家高斯二十歲驗證代數(shù)基本定理,六十歲后用第五方法再驗證同一定理,這就是重復思考。